<form id="rpjvl"><nobr id="rpjvl"><meter id="rpjvl"></meter></nobr></form>

          <form id="rpjvl"></form>

          民族電梯品牌無奈的“合資”

          2011-06-21 17:22:13

          缺乏核心技術以及研發能力的國內中小電梯企業,不僅在中高端市場毫無競爭力,而且在低端市場也是生存艱難,只能紛紛選擇與國際品牌進行合資。

          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高層建筑的興起,中國的電梯業發展非常迅速。2008年以前,我國電梯產量連續10年以23%的速度高速增長,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增長率也高達13%。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電梯業增長速度仍將高達18%~20%。

          然而,與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類似,作為全球電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電梯市場,外資品牌近年來幾乎占據了國內電梯市場80%的份額。民族電梯品牌因為缺乏核心技術,不僅在中高端市場毫無競爭力,而且在低端市場也是生存艱難。

          于是,與外資企業合資便成了民族電梯品牌一種無奈的選擇。

           

          西繼“賣 身”

           

          4月1日,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網站稱,迅達集團將與中國電梯公司許昌西繼電梯有限公司新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協議規定,迅達集團初步收購西繼電梯46%的股權,并有期權收購其余股權。如果協議經相關部門批準,將正式實施。

          迅達集團是一家瑞士企業,有著130多年歷史,是世界第一大自動扶梯生產商,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電梯供應商。迅達集團是最早在國內建立合資公司的外資電梯巨 頭,2010年中國十大電梯品牌中排名第五。它希望通過控股西繼電梯,“強化其在國內住房發展最迅速的住宅及經濟適用房領域地位”。

          西繼電梯成立于2001年,前身為許昌許繼富士電梯有限公司,由許繼集團、遼寧富士電梯和許繼集團職工持股會共同出資建立,后經逐步改制而成。

          西繼電梯在國內電梯行業屬于第三梯隊,以生產、銷售中低端電梯為主。由于曾和富士、西門子合作,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在國內所有的省會城市建立了辦事處或分公司,并在全國各地共設立了312個公司直屬售后服務分支機構,基本覆蓋了全國包括縣級市在內的所有地區。

          2010年西繼電梯訂貨額突破16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利潤1.8億元。這個成績并不算差。2010年年底上市的國內自主品牌龍頭企業——蘇州康力電梯,2010年營業收入10.9億元,而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也僅有1.2億元。

          但自2008年以來,因為股權糾紛,西繼電梯一直在尋求被外資電梯巨頭收購。2008年6月,許昌當地傳出消息稱,蒂森克虜伯電梯集團有意整體收購西繼電梯,并簽訂收購意向,但是此后卻不了了之。

          西繼電梯董事長劉金忠稱,收購未成的原因在于“一旦外資企業收購,外方就掌控股權,我們就無法獲得核心技術,不利于中國電梯產業的進步”。而西繼電梯員工則告訴本刊記者,合作未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蒂森克虜伯電梯集團總部對收購計劃未予批準。

           

          難言之隱

           

          為了長遠發展,西繼電梯也曾考慮過上市,也想通過資本的力量,來逐步彌補自身核心技術的先天不足,為自身的發展注入動力。這一點在2010年上市的康力電梯身上已經得到了證明。

          其實,西繼電梯也曾是2010年河南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但是,與職工之間的股權糾紛一直困擾著西繼電梯,成為其上市路上的一個絆腳石。

          2001年8月,許昌許繼富士電梯有限公司籌建發行股份,先后有250名職工以現金出資方式參股,股權初期由許繼集團持股會代持,后因持股會不符合相關政策,又轉而由許繼集團工會委員會代持,許繼集團退出后又由許繼電梯工會委員會代持。參股職工曾數次獲得分紅。

          但是2007年6月,西繼電梯第一次啟動上市時,公司以股東不能超過50人為由,要求大部分職工股東交出股權證,將所持股權分別轉到15名以公司管理層為主的自然人名下代持。

          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西繼電梯又對職工股東表示,公司不上市了,要求5萬股以下職工必須退股,領取對應補償金。“其實這是西繼電梯啟動第二次上市前夕,騙我們退股,是在搶奪我們的股權。”原西繼電梯職工宋勝超說。

           當時很多職工對此并不知情,直到2010年5月,西繼電梯公司在保薦機構以及律師的建議下,要確認之前股權轉讓是否合法時,大部分職工才明白過來。

           “當時以領錢為由,讓我們簽訂‘自愿轉讓股權協議’,全程錄像,并有律師見證,企圖使違法的股權轉讓行為合法化,當時大部分人就沒簽。” 原西繼電梯職工趙志寬說。

          至此,西繼電梯與“職工股東”的矛盾徹底公開化。職工先后向許昌市相關部門以及河南省證監局、中國證監會投訴,并聘請律師進行維權。許昌市相關部門曾數次主持協調會,希望雙方能達成一致,但最終無果。

          西繼電梯的上市夢越來越遙遠,于是,轉讓公司,管理層拿現金退出成為一個最佳選擇。

          西繼電梯與迅達電梯集團談判初期,宋勝超等人曾發函至迅達(中國)法務部,提醒其“注意防范交易風險”,相關人員回復已經提交公司高層。職工們擔心,公司轉讓后,其維-權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但是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沉默后,2011年3月底還是傳出迅達集團派員至西繼電梯洽談收購的消息,而且雙方很快簽訂了收購初步意向協議。

           至于收購價格,外界有諸多猜測。有內部人士透露,大約每股10元,而三年后迅達集團可能會完全收購西繼電梯。相對當初職工股推出時1∶1.9的對價,通過出讓公司股權,劉金忠等15名自然人股東都獲得了不錯的回報。

           

          尷尬求生

           

          在國內,尋求與外資合作的,西繼電梯并非特例。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民族電梯品牌發展的困境一直存在。

          據了解,國內電梯業每年有1000億元左右的市場,并逐年遞增,2010年中國電梯年產量已超過36萬臺,占據全球產量的一半還多。但是現實情況是,三年 前,奧的斯、三菱、日立、迅達、通力等13家大型外企已占據我國電梯市場80%以上的份額;而現在雖然狀況有所改善,本土電梯品牌也僅占有1/4左右的市 場份額。

          以今年2月政府采購電梯項目統計看,民族品牌電梯企業雖然也有如杭州奧力達、上海愛登堡等企業成功中標,并進入2月十大項目之列,但外資品牌依然是2月中標的絕對主力軍。在2月十大項目中,西子奧的斯、上海三菱、通力電梯等占據了8個席位。

          電梯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與汽車工業類似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各大電梯廠商相繼來華建廠,但初期電梯產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于是,這些跨國 公司都相繼采取了零部件外包的原料采購戰略,一方面縮短了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一方面集中采購降低了成本。這同時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國內電梯零部件生產 企業。

          但外資巨頭對核心技術和部件控制嚴格,國內電梯企業在中高檔電梯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優勢,只能在貨運和低層、低速梯市場上掙扎。

          缺乏核心技術以及研發能力的國內中小電梯企業生存艱難,只能紛紛選擇與國際品牌進行合資。西繼電梯前身就是和遼寧富士電梯合作,后期獨立后也一直與德國西門子進行技術合作。

          這種狀態造成的結果就是,國內電梯企業80%都是合資公司。

          2010年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之后,國內電梯行業人士進行了反思,也希望能效仿吉利,收購外資品牌,以獲得核心技術,加速自身發展,但談何容易。

          有業內人士感嘆,合資似乎成了國內民族電梯品牌的唯一出路。

           


          无码—国产在线视,国产綜合香蕉精品五夜婷,十三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form id="rpjvl"><nobr id="rpjvl"><meter id="rpjvl"></meter></nobr></form>

                  <form id="rpjvl"></form>